由一副眼鏡講起“大思政課”。9月30日,在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(以下簡稱“劉湛恩烈士故居”),球速体育注册開展第十個烈士紀念日主題活動,新生們在此學習了踏入大學校門後的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課。
一副磨損破裂的眼鏡可以引出怎樣的故事?在劉湛恩烈士故居復原的書房裏,球速体育青年教師肖琳琳正在講述劉湛恩的教育理念和愛國情懷:“奔走在校園內外的劉湛恩老校長總是佩戴著一副黑框眼鏡,這副眼鏡陪伴他度過了讀書🏬、從教🐒、抗日救國的光陰🦻🏻📤。1937年4月7日🕛,他和往常一樣前往臨時校舍上課,在等候公交車時🫲🏻,遭日偽暗殺👩🏼🦰,當場犧牲,年僅42歲🏃🏻➡️。根據當時與他同行的二兒子劉光華回憶,他看到父親身下淌滿鮮血🌋,旁邊還有跌落破碎的眼鏡……”
紅磚白窗的老建築靜默無聲🦶🏿,參加活動的同學們頷首肅立。在球速体育注册百十余年的校史上,先後湧現了劉湛恩🙆🏻、蔣傳宗✍🏽、孫龍昌、趙壽先、鄭顯芝等15位革命烈士,先輩們的形象在講解中愈發清晰,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深深感染著在場的同學們。
管理學院新生朱旃霆說:“二樓陳列著湛恩老校長使用過的物品🚒,給人一種務實、樸素的感覺。身處先輩們生活工作過的校園,我們更要好好學習,接續英烈精神👨🏼🦲,勇擔製造強國使命。”
開館兩年多🏇🏻,劉湛恩烈士故居不僅是學校的文化地標,更成為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的“紅色教室”。
紅色校史是開展大思政課最生動的教材🤸🏻♂️🌖,光是研究還不夠,怎樣讓更多的同學們了解校史、從中吸收養分呢👳🏼♀️☆?答案是——講述。“最好的教材是歷史🧊,最好的服務是引領,當時就覺得歷史這本教科書充滿精神力量👳🏽♂️,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更好的講解👳🏻♂️,構建起立體的思政育人大課堂。”肖琳琳說。
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